宿遷網訊(記者 王艷珅 周妮 臧子青)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象征著團圓和思念。在這個月圓之夜,無論人們身處何方,都會想方設法回到家中,與親人共度這個溫馨時刻。而家宴,就是中秋節最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次家人間情感交流的機會。在宿遷人的中秋團圓飯中,有哪道菜是有故事的?9月11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紅燒肉:家的味道,傳承的故事
對于市民周紅來說,紅燒肉,不僅是中秋節飯桌上的一道菜,更是連接家人間情感的橋梁。9月11日,在廚房里,周紅熟練地翻炒著那鍋色澤誘人、香氣撲鼻的紅燒肉,她的眼神中滿是對過往歲月的懷念。
故事要從幾十年前說起,那時,周紅還是個小姑娘,每到中秋節,她的母親就會親手做上一道紅燒肉,那滋味,至今仍是她心中最溫暖的記憶。如今,周紅接過了這份愛的接力棒,用同樣的方式,在每一年的中秋節,都會為家人烹制著這份愛的味道。
“紅燒肉啊,得慢慢燉,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來了。”周紅邊說邊輕輕攪拌著鍋中的肉塊,每一塊肉上都裹滿了濃郁的醬汁,泛著誘人的光澤。她告訴記者,做紅燒肉就像過日子,需要耐心和細心,才能品出其中的甘甜與幸福。
當天,隨著夜幕降臨,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熱氣騰騰的紅燒肉被端上了桌,瞬間,整個房間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大家紛紛動筷,品嘗著這道凝聚了愛與期待的美味。周紅的孩子吃了紅燒肉滿臉幸福地說:“媽媽做的紅燒肉最好吃了!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我還要吃這道菜。”這一刻,周紅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的笑容,她知道,這份味道已經深深烙印在了家人的心中。
螃蟹:蟹味飄香,共話團圓
在許多宿遷人心里,中秋節一家人聚餐,螃蟹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中秋節吃螃蟹是我們家的傳統了。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即便在過節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吃上螃蟹。現在生活好了,螃蟹也成了中秋節家宴的必備食材。”家住市區富豪花園小區的市民蔡先生說,螃蟹味道鮮美,而且寓意也好,象征著八方來財、橫行天下,希望一家人未來都能順順利利。
螃蟹的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普通的河蟹、大閘蟹、梭子蟹等,在宿遷最有名的要數霸王蟹,人們往往用“個大、體肥、膏滿、肉鮮、質嫩”來稱贊它。
“不同的螃蟹有著不同的烹飪方法,清蒸是最能保留螃蟹原汁原味的做法。將螃蟹洗凈,放入蒸鍋中,蒸上十幾分鐘,出鍋后配上姜醋汁,味道鮮美無比。此外,還可以做成香辣蟹,把螃蟹切成小塊,加入辣椒、花椒等調料炒制,香辣可口,非常適合喜歡吃辣的人。”有著30年烹飪經驗的趙先生笑著說,宿遷人吃蟹從來不局限于清蒸,還有油燜、爆炒、干鍋等多種烹飪方式,每一種做法都有獨特的滋味。
中秋的夜晚,明月如盤,清風徐來。一邊品嘗著美味的螃蟹,一邊欣賞著天上的明月,一邊暢談著家常,這樣的場景在宿遷人的中秋家宴上屢見不鮮。
油燜大蝦:滿足味蕾,生活增色
香噴噴的油燜大蝦是市民孫子龍最愛的一道菜,也是他們家中秋節飯桌上必有的一道菜。“蝦肉飽滿緊實,口感鮮嫩多汁,每一口都讓人陶醉在美食的世界里。”孫子龍說,這道油燜大蝦的味道值得反復回味。
孫子龍是一名“00后”,他告訴記者,他的母親做的油燜大蝦是最美味的。“中秋佳節,明月高懸,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在這頓充滿溫情的團圓飯中,我每年最期待的菜就是油燜大蝦,姐姐也很愛吃。”
往年的中秋節,一大早孫子龍就會和母親一起到附近的菜市場購買食材,“我們選的是新鮮飽滿的基圍蝦,這種蝦肉質鮮美,很適合油燜。”孫子龍說,除了食材新鮮,母親的用心烹飪也是讓這道菜美味的關鍵。
在制作油燜大蝦過程中,為了能讓大蝦鮮美的口感得到最大程度釋放,孫子龍的母親會用蔥、姜、蒜來除掉蝦的腥味,調料方面,會放入適量的生抽、老抽、料酒、蠔油等,為這道菜增味也增色。
“油燜大蝦出鍋后,我負責端上桌,那一刻,家里都彌漫著濃郁的香味,油燜蝦那紅彤彤的色澤,仿佛象征著中秋滿月,為團圓飯增添了一抹喜慶的色彩。”孫子龍說,在特殊的節日里,美食不僅可以滿足味蕾,更能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