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楹聯文化愛好者在中國盆景博物館參觀。方雨婷攝
山水有形,文化為容。9月7日,長三角首個楹聯文化創作實踐點落地我市,掛牌于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盆景博物館。
集詩詞與書法于一體的楹聯,能夠把自然景色與人文歷史完美結合,是景致不可缺少的點睛之筆。作為“揚派”盆景的發源地,我市于今年啟動建設中國盆景博物館。其中,館內重點規劃了一條長約300多米的連廊,以“一廊看千年”為主題,通過書法、壁畫、楹聯等藝術表現形式,講述盆景歷史文化,營造詩畫意境。
今年8月,為給博物館增文添墨、畫龍點睛,我市面向全國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楹聯、匾額征集活動。截至9月6日,已收到來自20多個省、市,450多位作者踴躍投稿6000余件。
“楹聯與園林自古以來就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仇高馳認為,此次長三角楹聯文化創作實踐點掛牌,將進一步推動更多優質文化資源向泰州集聚,讓盆景和楹聯這兩種非遺文化碰撞出新的光彩與火花,使得泰州的園林空間更加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創造出獨屬于泰州的“詩和遠方”。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李培雋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樹立“大楹聯”觀念,既要堅守傳承,又要勇于創新,探索楹聯文化與現代生活結合的理念,發展具有時代性的新的楹聯文化。希望泰州以及長三角地區加強合作聯動,深入挖掘楹聯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積極開展相關活動擴大楹聯輻射影響力,共同推動楹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當天,來自江蘇、安徽、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楹聯組織簽訂了加強楹聯文化交流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相關專家學者分別就進一步弘揚楹聯文化作交流發言,并參加了“魅力·美麗·活力”長三角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聯墨展。(記者 朱敏麗 通訊員 王申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