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甘港村,碧水環繞,綠草如茵。漫步村中,青磚黛瓦的傳統民居與現代化社區相映成趣,游客在百坊園體驗傳統手工藝,村民在“美麗庭院”里修剪花草……作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以鄉風文明為底色,以農旅融合為路徑,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歷史傳承
守護文明根脈
中國·東臺村史館是甘港村的文化地標,也是文明傳承的“活教材”。這座占地2600平方米的展館,陳列著土地改革以來的2300多件實物、4400多張資料圖片,從傳統農耕到現代生態農業,從紅色基因到鄉村振興,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中國村莊的變遷。
“村史館不僅是游客了解甘港、學習農村發展的窗口,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園。”甘港村黨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劉懷仁介紹,近年來,甘港村通過村史館開展黨史教育、家風家訓宣講等活動,將紅色基因與文明鄉風深度融合。展館內,《甘港道德歌》的旋律時常回蕩,這首由村民自編自唱的歌曲,將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價值觀融入歌詞,成為村民口口相傳的“文明公約”。
在村史館的互動體驗區,年輕游客正在體驗腳踏水車、石磨豆漿,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村民朱來兵說:“年輕人在這里觸摸歷史,老一輩在這里回憶鄉愁,村史館讓文明有了傳承的載體。”
農旅融合
奏響振興樂章
從村史館向東步行百米,便是甘港村的核心景點之一百坊園。酒坊飄香、豆腐坊熱氣騰騰,游客在傳統作坊中體驗手工制作,感受“甘港老家”的鄉愁記憶。據景區負責人介紹,百坊園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50余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生態與產業的融合不止于此。甘港村西南側的惜禾桃園內,微微春風下,滿樹桃花搖曳生姿,似乎在傳遞著春的蓬勃力量,也預示著今年又將是豐收的一年。“甘港大米”“錦繡黃桃”等綠色農產品依托電商平臺遠銷全國。
生態優勢更轉化為發展勝勢。甘港村通過河道整治、秸稈綜合利用、光伏路燈全覆蓋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綠、路暢景美”的宜居環境。近幾年,新農人吳舒涵的惜禾桃園因道路升級游客倍增,“以前路窄車難進,現在旅游公路修到門口,采摘旺季接待量明顯上升。”
依托中國·東臺村史館、百坊園、百果園、百草園“一館三園”的旅游資源,甘港村鄉村旅游成為強村富民的新引擎。同時,甘港村還擁有紡織、麥芽、橡膠密封件等特色產業,100多家在冊企業共同奏響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樂章,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
共建共享
描繪幸福圖景
鄉間小道干凈整潔、美麗的庭院讓人賞心悅目。記者來到村民蔣珍所家,她家四年前被評為五星級美麗庭院。走進院子,繁花似錦,今年新增的四棵月季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枝繁葉茂,院子里的各類花卉充滿生機。蔣珍所介紹說,家門口的小花園生態又實用,現在鄰居常來討教種花技巧,大家互相幫忙設計庭院,生活充實而有趣。
“能被評為五星級美麗庭院,我們全家都很自豪。”蔣珍所笑著說,“平常我在離家不遠處打工,下班后養花種草是我每天的樂趣。村里號召我們做好庭院美化、垃圾分類,整潔的環境對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特別有幫助,環境美了,串門聊天、鍛煉身體都更有滋味,這才是文明鄉村該有的樣子。”
在甘港村,像蔣珍所家這樣的星級美麗庭院還有很多。為了推進鄉風文明移風易俗,甘港村推行積分制,村民通過參與庭院美化、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等活動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極大激發了村民參與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甘港村作為省新型婚育文化培育試點,村婦聯充分發揮婦女議事會、紅白理事會職能作用,定期開展婚俗宣傳活動,破除遏制婚嫁陋習以及天價彩禮等不良風氣。3月24日下午,一場新型婚育文化宣傳活動在甘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活動中,甘港村婦聯主任陳程通過生動的講解,引導村民特別是年輕人樹立尊重生育、適齡婚育、優生優育的新型婚育觀念。陳程介紹說,甘港村婦聯定期組織鄉風文明講座等宣傳活動,以此推動甘港村婚育文化全面升級,促進甘港文旅與婚育文化的融合發展。希望好風氣能一直傳下去,讓甘港更有人情味、更有精氣神,共建文明“老家”。依托甘港景區的平臺優勢,村里還定期組織村民參與婚育文化實踐活動,如婚育知識競賽、家庭親子活動等,在潛移默化中將新型婚育文化融入群眾生活。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不斷強化村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劉懷仁表示,甘港村作為全國文明村,常態化開展“傳家風、樹新風”活動,組織好“文明家庭”“好鄰里”評選,大力倡導鄉風文明,做到內練素質,外樹形象,將甘港村建設成更高層次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記者 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