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的暑期,擋不住在淮大學生們投身志愿服務的熱情。6月21日,市紅十字會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團市委、淮安日報社和市廣播電視臺等部門單位啟動2024年淮安市大學生紅十字志愿者“博愛青春”暑期志愿服務項目,全市10所大中專院校選送了64個項目,2876名大學生參與服務,實施項目數和參與人數均創歷年新高。
打造留守兒童
溫馨港灣
今年是淮陰工學院大學生志愿者自費接力支教的第11個年頭,暑假伊始,該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們跋涉2000多公里,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辛屯鎮新登小學開啟了一場知識與愛心的傳遞之旅。
在山脈懷抱的小小校園里,支教團的大學生志愿者們為白族娃娃分發“愛的禮包”,以一節急救知識培訓課開始,帶領孩子們暢游知識的海洋。支教團團長孫煜介紹,支教隊員們繼續以弘揚周恩來崇高品質和傳承創新白族非遺為主線,以留守兒童的素質拓展夏令營為平臺,打造白族娃娃看世界的“望遠鏡”。“我們帶著愛和溫暖來到這里,帶領你們一起學習、成長,用知識和智慧打開未來的大門。希望你們堅持夢想、努力學習。”孫煜和其他支教志愿者對白族娃娃說出這樣的心里話。
在淮安市一些鎮(街道)、社區的活動中心里,同樣活躍著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在洪澤區東雙溝鎮青云社區,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的志愿者打造了暑假自護自救安全教育體驗營,通過VR情景模擬、職業體驗、創作自護歌等方式教會孩子們應急救護、消防、交通等安全知識。在淮陰區大福村,淮陰師范學院“麥芽守望”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為村里的95名留守兒童開展為期兩周的“福娃興趣班”活動。
為鄉村振興
聚力賦能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酒店學院的大學生志愿們在洪澤區蔣壩鎮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前期實地調研活動時,提出了“螺螄肉意面”的創意。暑期,該校酒店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以“志愿服務+”模式從美食產業提質增效、鄉村文化展示等方面為蔣壩鎮鄉村振興聚力賦能。
在蔣壩鎮,大學生志愿者們將餐飲從業者聚集到一起,發揮專業優勢,向大家宣傳以螺螄和鄉土菜為特色的蔣壩餐飲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幾道螺螄創新菜品;結合酒店學院旅游專業和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相關知識,對餐飲服務人員開展禮儀服務培訓;通過繪畫、手工、文藝匯演等形式,助力村風民風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淮陰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在淮陰區丁集鎮衛生院開展“鄉村振興 科文賦能”主題志愿服務,普及手機、電腦的日常使用和維護知識,幫助群眾清理、檢測手機或電腦上的軟硬件病毒。大學生志愿者們還為孩子們舉辦了一節別開生面的科技小課堂,講解編程定義、展示智能作品,激發孩子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點滴微光匯成
大愛星河
“幫助他人,溫暖自己。”淮陰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藝徒”博愛志愿團的大學生志愿者吳帥說。今年,吳帥所在的團隊創新志愿服務模式,挖掘真實案例,發揮團隊的專業特色,用畫筆向群眾普及捐獻造血干細胞知識。
暑假里,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張嘉悅四次往返于家鄉和淮安,與同學們一起在清江浦區殘疾人托養中心帶領殘障人士制作中藥標本書簽、繪制團扇等,為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懷。“我真正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張嘉悅說。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護理助產學院志愿者們精心編排的急救教育情景劇在淮陰區新星村上演,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正確進行急救,大學生志愿者們還細心了解村民的生活細節與健康狀況,為他們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今年暑假,大學生志愿者們如璀璨星光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綻放溫暖光芒,厚植城市溫暖底色。■融媒體記者 高婷婷 通訊員 徐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