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來,清水瀆村80歲的老太徐小娣愜意滿懷:自家“小菜園”里的番茄、豇豆、蘿卜等應季蔬菜自給自足,村子環境也煥然一新。
清水瀆村位于常州金壇區指前鎮,坐落于長蕩湖畔,是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重要板塊。
清水瀆村黨總支書記鮑衛強說:“為讓村莊美起來,提升人居環境,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對拆除清理出的破敗房屋、閑置地塊進行統籌規劃,打造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菜園’。”
建設過程中,廢棄的木頭、磚瓦成為籬笆和小圍墻的原材料,實現了就地取材、變廢為寶。而且在色彩、風格方面與農村風貌保持一致,使煥新后的村莊充分展現了水鄉樸素之美。如今,村中的老舊破爛磚房、雞棚鴨棚豬圈都已拆除,改造成了漂亮的微花園、微果園、微菜園;村頭荒廢的魚塘變成了小公園,旁邊還配套建設了健身小廣場;緊連長蕩湖的騎行綠道種上了五顏六色的花草……
徐小娣說:“村里的好環境要靠大家共同維護。環境好了,我們老年人在自家門口種點菜、養點花,鍛煉了身體,愉悅了心情。”一塊塊“小菜園”不僅提高了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也破解了環境整治難題,逐漸形成攜手共創的良好氛圍。
污水管網改造是提升農村人居幸福指數的“關鍵小事”。在清水瀆村,家家戶戶的廚房與衛生間均接入地下管網,直入村莊南側的污水處理站。今年,清水瀆村改造管網5180米,建成3處收集裝置,污水管網“毛細血管”進一步暢通,目前日處理污水能力達50噸。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美在“各美其美”。在清水瀆村,不少長蕩湖上岸漁民搞起了螃蟹養殖,河蟹產業成為特色優勢產業,2015年該村就成功創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清水瀆村順勢而為,以河蟹品牌文化為核心,在村健身廣場積極打造“漁事園”,把特色人文、農耕文化、河蟹文化融入“村史墻”。
眼下,金蟹記大閘蟹養殖家庭農場的106畝精品蟹生長狀況良好。負責人金明生說,正值大閘蟹的最后一次蛻殼期,也是育肥的重要階段,再過個把月,肥美的大閘蟹就上市了。
憑借“長蕩湖大閘蟹”的品牌影響力,清水瀆村民近年來持續增收。村黨總支書記鮑衛強說:“育種、養殖、運輸、捆扎全產業鏈發展,全村年綜合收益超4000萬元。蟹文化還融入鄉村旅游,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今年,清水瀆村入選江蘇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長蕩湖畔的這座小村莊正不斷煥發新光彩。 夏晨希攝記者 楊成武 通訊員 張旭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