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徐州市泉山區城管局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全局性、系統性工作,堅持“全過程”分類、“全方位”推進、“全社會”參與,統籌推進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泉山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分類收轉運體系覆蓋100%,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
規范管理運營
全域推動生活垃圾分類
規范管理運營,全域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要全力推進設施建設“標準化”。泉山區城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繼東介紹,自生活垃圾“四分類”工作啟動以來,由區級統一采購確定收集亭(房)樣式、外形,根據居民小區具體情況確定規格、容量,截至目前已建成1610個垃圾分類收集房(亭),分類投放、收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2024年,利用省補資金提升改造段莊、和平、奎山、泰山、火花5個街道的60個垃圾分類收集亭,其中在段莊街道工農南路地鐵口打造一個景觀亭式垃圾分類收集亭,該收集亭不同于之前統一設計的常規收集亭,外觀上傾向于休閑乘涼的景觀亭,初期設計和現場測量時,綜合考慮到地理位置和人流量等客觀因素,打造與環境相融合的特色亮點垃圾分類收集亭,提升城市環境,更有助于居民自主配合分類投放。
規范管理運營,全域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要推動投放服務“人性化”。靈活“定時”,適當“增時”,目前泉山區普遍采取的是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根據不同小區投放習慣及垃圾產生量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法,建設27個誤時投放點。開展“大掃除”,點位“有美顏”,組織垃圾分類市場化公司定期對轄區內所有點位5米范圍內進行沖洗、除臭、消殺,打破居民心中垃圾點位臟、亂、臭的常規理念。
規范管理運營,全域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要提高分類收運“高效化”。升級改造13個廚余垃圾駁運點(每個街道辦事處1個),利用“四輪八桶”電動駁運車實施“兩駁一運”——駁運車從小區運輸到各個駁運點,再由廚余垃圾專用車輛轉運,破解“氣味擾民”難題。廚余垃圾每天收運不少于2次,采取“車載桶裝、換桶轉運”的密閉高效收運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廚余垃圾在住宅區停留時間。定期開展收運專項整治行動,嚴禁將已分類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運輸,嚴禁跑、冒、滴、漏。其他垃圾每天收運不少于1次,日產日清。
家住萬科三街區的李女士喜歡帶孩子在小區內散步,她注意到,自從樓層撤桶并實施垃圾定點投放后,小區環境有了顯著改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引導員張振花介紹,垃圾分類前,小區單元樓下有二十多個垃圾桶,現在已全部撤除,小區設置的生活垃圾四分類集中收集點非常方便居民日常使用。
強化志愿引導
引領分類時尚蔚然成風
全力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新風尚,要不斷強化宣傳引導。為了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泉山區立足“強組織”“聚合力”,充分發揮街道、物業、社區、黨員志愿者等合力,利用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和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深入開展“跟著垃圾去旅行”等黨建引領教育實踐活動,每月至少組織6次20人以上宣教活動,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通過上述活動的舉辦,居民不但分類積極性高漲,還培養了“主人翁”意識,以“一人帶一家人”的方式整體提高了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
全力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新風尚,要組建垃圾分類“尖兵”隊伍。組織敢說敢管有威望的小區熟人包括退休社區工作人員、老黨員以及表現突出的志愿者、有威望的小區樓長等,他們經過培訓后將擔起垃圾分類投放點“宣傳員”之責,遇到不按規定投放行為,會不講面子一個勁地說、不停地“嘮叨”,直至對方不好意思、規范分類投放為止。
全力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新風尚,要注重執法警示教育。泉山區印發《徐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第七章法律責任到各個小區,對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的管理責任人、分類投放義務人等依法查處,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強化反面宣傳曝光,加強垃圾分類執法教育警示。
金山街道龍泉花園小區的引導員張師傅自豪地說:“最初,大部分垃圾都需要重新分類,但現在70%到80%的垃圾已經無需再處理?!睂τ谑O碌?0%,她相信在自己的持續指導下,未來將實現100%的正確分類。
通過以點帶面
打造農村垃圾分類標桿
統籌推進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2025年,泉山區擴大垃圾分類覆蓋面,農村地區是重點。與城市相比較,農村“大分散、小聚居”,垃圾堆放散亂、運輸處理成本高、居民環保意識相對薄弱。因此,必須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不能“一個模板管到底”。泉山區針對柳新鎮農村特殊投放習慣情況,新建垃圾分類房13座,垃圾亭86座,垃圾分類主題公園1處,新配置前端回收分類垃圾桶450個,制作宣傳展板50個,小插板100個,分發宣傳資料500份,清理各類垃圾17000噸。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覆蓋率達到100%。一系列精準施策讓柳新鎮垃圾從靠風刮到定點拉。
統籌推進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加強收運體系建設。收運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保障,柳新鎮優化完善鎮轉運站設施布局,統籌推進“一村一點”“一鎮一站”升級改造,合理配備分類收運車輛,科學設置清運路線,因地制宜推行定時定點、公交式、預約上門等符合農村工作實際的收運模式。
統籌推進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持續開展巡查整治。泉山區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之中,通過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民眾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進一步提升村居環境質量,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張繼東表示,2025年,泉山城管將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結合利用現有收運體系,引入社會企業對十里鋪垃圾中轉站進行改造,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完善分類設施布局,搭建“融合”數據服務平臺,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與此同時,完成垃圾分類“典型引路”項目建設,對段莊街道法苑社區、泰山街道泉泰社區、永安街道北村社區、七里溝街道整體進行成效提升,提檔升級收集設施,營造宣傳氛圍;購置垃圾分類移動收集車服務于王陵街道富國街。
“實踐證明,科學設計、創新探索、突出實效,就能找準突破口,進而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中來,助力新時尚早日成為新習慣?!睆埨^東最后表示。本報記者 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