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有一位58歲的退伍軍人,35年來,他堅持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超過4400毫升;他帶領團隊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組織300余次無償獻血活動,獻血總量達90000余毫升;他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就是徐州市銅山礦鄉關系協調中心書記惠本杰,一位用熱血和奉獻書寫大愛的“最美退役軍人”。
熱血奉獻:35年初心堅守的惠本杰
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獻血,惠本杰仍記憶猶新,“第一次獻血是在部隊服役的第3個年頭。針頭刺入皮膚的瞬間,我感受到一股暖流在心頭涌動——那是對自己義舉的認可,也是對他人生命健康的關懷。”從那時起,無償獻血便成為惠本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當時因體格偏瘦,獻完200毫升血后出現了頭暈等反應,但這并未阻擋他繼續獻血的決心。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走進血液中心,用自己的熱血溫暖他人。此后,無論是在軍營還是轉業后的各個工作崗位,無償獻血始終伴隨著他。
2013年9月,惠本杰到銅山礦鄉關系協調中心主持工作后,更是將公益行為發揚光大。自2014年起,他帶領身邊的同事每年兩次自愿無償獻血,成為該中心多年堅守的公益傳統。
為了保證血液質量,多年來,惠本杰堅持打球,在獻血前不熬夜不吃油膩的食物。這個好習慣不僅提升了獻血的合格率,也讓他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截至2021年6月30日,惠本杰本人已獻血超過4400毫升,2019年6月被徐州市政府評為無償獻血促進獎先進個人。同年,他還簽署了捐獻人體器官、遺體的志愿書,成為一名光榮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愿者。惠本杰告訴記者:“作為黨員,無償獻血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義務。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以后還會繼續堅持參加無償獻血。”
團隊傳承:公益之約的十年堅守
在惠本杰的帶領下,銅山礦鄉關系協調中心的8名職工也成為無償獻血戰線的“老兵”。42歲的陳建坤是協調中心辦公室主任,也是一名轉業軍人。他2002年入伍,2011年轉業后,受到惠本杰的感染,果斷加入了無償獻血公益隊伍,并簽署了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愿書。陳建坤說:“我感覺這些都沒有什么,就是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退伍不褪色,我始終沒忘掉老西藏精神。”
56歲的陳萬祥是協調中心地礦關系處副處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各地血站常有血源不足的困擾,便萌生了無償獻血的念頭。盡管年齡偏大,前3次他只捐獻了200毫升,但他將這一大愛堅持了下來,并與協調中心多名無償獻血志愿者一道,每年兩次共赴公益之約。2021年11月,陳建坤、陳萬祥一同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評為無償獻血先進個人。
一個單位能堅持10年無償獻血,也得益于幫助別人獲得的成就感。“每一次獻血,都是我們與陌生人之間無聲的交流,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我們的血液卻能為他們帶去新生與希望。這種感覺,你知道嗎,特別美好!”惠本杰說。
善舉托助:大愛之花的廣泛傳播
惠本杰和他的伙伴們用自己的善舉影響了周圍無數的人,不少人因此成為光榮的無償獻血志愿者。此外,惠本杰幫助過的盲人按摩師孫逢、楊統,也深受他的感染,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簽署者。
2022年6月,面臨采供血量急劇下降的情況,他以弘揚無私奉獻精神為己任,立即發動中建一局徐州高新區項目部、中共徐州市委黨校遷建項目部、徐州農商行銅山中心支行等眾多愛心單位,形成點面結合、定向輻射、定時定點的多向獻血模式,確保獻血志愿者“健康”與“奉獻”兩不誤。當日,他主動獻血400毫升,用實際行動詮釋無私奉獻的赤誠之心。此次活動,共有40余名同志獻血成功,總量約14000毫升。
銅山礦鄉關系協調中心黨支部還多次聯手企事業單位開展“熱血傳遞愛心”等公益活動。2020年12月31日,協調中心黨支部聯手中建一局徐州高新區項目部和中共徐州市委黨校遷建項目部黨支部,在銅山萬達獻血點累計獻血5200毫升。2021年6月30日,協調中心黨支部帶領徐州新東方烹飪學校等單位干部職工開展獻血活動,累計獻血5200毫升。2022年6月30日,協調中心一行7人,聯合多家單位共計22人,再次捐獻了8400毫升血。
惠本杰的善舉不限于獻血,他還幫助了許多困難家庭。2010年,一個7歲女孩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病,這種疾病全球僅有100例,全家陷入絕望。惠本杰得知后,多方奔走,號召社會力量捐助,并聯系相關部門爭取醫療救助。女孩奇跡般地挺過了18歲,如今已21歲。受助家庭感激地稱惠本杰為“新時代雷鋒”,他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與溫暖。
惠本杰,這位“最美退役軍人”,用38年的堅守,用熱血和奉獻書寫了大愛無疆的動人篇章。本報記者 蔡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