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菜譜葷菜有紅燒肉、鹵雞腿、燒帶魚等,素菜有芹菜炒香干、西紅柿炒雞蛋、素炒茄子等,湯有菜稀飯、紫菜蛋湯、白米粥等。”9月2日一早,在徐州市睢寧縣睢城街道楊韓社區會議室內,社區小食堂廚師王本榮率先打開話匣子。
“每天的菜譜一定要根據老人們的反饋及時更換。周二或周三喊上社區志愿者胡偉,再把社區董威醫生也叫上,飯前這段時間老人都在活動室,方便給他們免費理發和檢查身體。”社區黨總支書記仝偉接茬說道。
9月2日8時,睢城街道楊韓社區會議室內,社區小食堂志愿服務隊成員準時坐在一起,商討本周小食堂菜譜和志愿服務內容等。
楊韓社區通過資源整合、創新服務模式建設社區小食堂,不僅解決了社區老年人的用餐難題,也減輕了上班族的家務負擔。
創新模式
建設社區小食堂
“去年,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楊韓社區常住人口中,70歲以上老人245人;老人自己煮飯吃的有83人,占比34%。有部分老人子女在家但因工作忙也沒時間做飯。很多老人出現‘一盤咸菜吃三頓、一鍋稀飯喝一天’的情況,如何讓這些老人‘吃飽飯、吃熱飯、吃好飯’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仝偉說。
在決定建設小食堂前,社區為此多次召開協商議事會議,群眾代表也提出很多建議。
有的代表說錢從哪里來?有的代表說誰來運營?也有的代表說食品安全誰負責?
…………
在80%的支持率下,楊韓社區黨支部決定:建設社區小食堂。
多元助力
讓老人享“食”惠
2023年10月23日,楊韓社區小食堂啟用。
楊韓社區黨總支副書記代丹告訴記者:“在小食堂籌劃階段,沒有公共用房,以每年1萬元的價格租賃了1處房屋進行小食堂建設。但是3個月后,房東發現社區是真心實意解決老人的需求,就主動減免了5000元租金,讓我們要把小食堂辦好、辦長久。”
為保證飯菜可口,社區聘請了2名廚師。15名在家務農的婦女,成為志愿者,每天排班2人義務為老人服務。當地的一家超市也主動讓利,為小食堂提供內部采購價。徐州嘉一匯食品有限公司、徐州崔家銘冷鮮肉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也紛紛捐獻米、面、油、肉等物資。社區衛生室主動承擔每餐的食品留樣,社區年輕人利用節假日陪老人就餐,主動參與志愿服務。
“現在的小食堂以社工、志愿者為服務主體,以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源為保障力量,建成了長效的服務模式。我們還成立了小食堂志愿服務隊,對6名臥床老人開展送餐服務。”代丹說。
深化服務
托起老人穩穩的幸福
9月2日11時30分,記者在小食堂看到,干凈整潔的餐廳內,多名老人正在進餐。
“年紀大了,買菜不方便,平時一個人,飯做多浪費,做少了不夠吃,只能將就。”“每頓一葷兩素才3塊3,湯、稀飯都是免費的,非常好。”
“飯后大家圍坐一起,聊天、下棋、看書,還能免費理發、檢查身體。”
…………
提起社區小食堂,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臉上綻開了笑容。
“現在常態化就餐的老人有40多人,每人餐標為8元,其中3.3元由老人家庭支付,剩下的由社區承擔。”仝偉說。
在小食堂二樓的養老服務中心,楊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董威正為老人測量血糖。
“俺叔,你今天測量的結果正常,但還得多鍛煉,身體不舒服一定要來衛生室找我。”董威對老人說道。
養老服務中心設有文娛健身、日間休息等多個功能區域,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
“我們將強化黨建引領,探索更多為‘老’服務新模式,讓社區小食堂的燈火,照亮更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以暖心舉措托起轄區老年人穩穩的幸福。”仝偉表示。本報記者 武佩劍 見習記者 魏來 通訊員 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