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百姓夙愿 煥發文明活力
——新沂市持續深化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舊小區是城市更新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既要保留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又要解決居民關切的實際問題”。新沂市堅持利民惠民創建導向,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通過系統更新基礎設施,同步增加公共服務,小區實現從“臟亂差”到“凈暢美”的蝶變。累計改造老舊小區97個(含單體宿舍樓),改造面積143萬平方米,1.3萬戶居民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一、以人為本,基礎設施全面提升
通過“線上+線下”問需于民、組建共治委員會等舉措,立足小區實際,結合群眾反饋按需定制改造方案,實現從“政府主導”到“居民主導”的轉變。針對小區基礎設施薄弱項實施專項提升改造,累計改造道路13萬平方米,屋面防水25萬平方米,疏通改造污水管網3萬米,新建雨水管網3.5萬米,供水管網2.5萬米,增設機動車停車位約1800個,加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460個。堅持精心科學合理施工,最大程度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針對拆違后居住面積不滿足家庭需求的群眾,通過納入公租房保障、發放補貼等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新沂市城關新村進行全面改造,規劃建設停車位、健身場所等
二、資源整合,改造成果常態長效
創新“國有平臺主導+優質企業合作”模式,實現質量、成本、效益三重優化。統建統營自行車充電設施,建成240處自行車棚,引入居民平價電,破解飛線充電難題,讓居民用得“實惠”住得“安心”。針對改造項目面廣、量大、點多、零散等特點,采取全過程咨詢管理辦法,強監管、降費用。明確國有平臺為承建主體,確保項目成本受控、群眾認可、質效兼顧。在材料選擇上由政府與企業簽訂協議,按照市場價格下浮后優先進入改造市場。突破行業慣例與防水施工企業簽訂8年售后質保合同,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屋面防水“難治、難維護”問題。
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強弱電規整入地、拆除違建、道路改造)
三、溫暖關愛,文明新風浸潤民心
探索“三位一體”治理模式,將小區改造與物業管理、社區服務深度融合,杜絕“改后失管”現象。優化公共空間,建成48處樹陣式停車場、口袋公園等“微海綿綠地”。新建社區養老用房4處,引入專業養老機構,利用閑置屋面租賃給光伏企業實現養老服務中心“冬暖夏涼”的運營保障。建成“長者食堂”5處,為老人提供配餐助餐服務。兼顧改造“效率”與“溫度”,承襲傳統記憶,打造“春花、夏蔭、秋葉、冬陽”愜意小景,升級打造8處單一活動場地為多功能運動場地。利用改造后陣地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5個、基地2個,廣泛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舉辦“和諧社區 文明同享”鄰里藝術節,組織《退彩禮》等柳琴戲巡演,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沂市沭濱小區中心廣場改造,增設鍛煉和娛樂設施、新建老年服務中心
新沂市老舊小區改造深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既保留社區記憶又注入現代功能,實現了“宜居”與“鄉愁”的平衡,達到了“文明”與“和諧”的共生,改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